“不过包退”“0元入学”,一度在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稳坐头把交椅的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公教育),4月25日发布公告称,因隐瞒关联交易被证监会罚款400万元,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牵连,累计处罚金额达1000万元。
87亿元,到目前总市值281.85亿元。钱去哪了?在证监会发布的处罚公告中,股民们找到了答案。
▲中公教育外景。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公考第一股”上市2年市值超2000亿
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打开浏览器输入“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的排名始终靠前。据第三方机构数据统计,2019年,中公教育在公考试场的占比率达33%,超过第二名两倍以上。在事业编制考试和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市场中,中公教育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2018年,中公教育
多名参加过中公教育培训的学员表示,选择中公教育,一方面是看重了它的业界口碑,另一方面是中公教育给出“不过包退”承诺和“0元入学”的贷款项目。
中公教育课前对接老师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在中国教育购买协议课程就可以享受“不过包退”的承诺。以公务员考试为例,线上课程全程收费1.68万元,签订协议后笔试不过可以退1.3万元,面试不过可以退1.2万元。非协议课程授课内容相同,价格为8800元,但不承诺“不过包退”。
公考培训市场业内人士称,中公教育制定的协议课程更像是对赌协议,加上可以使用各类支付平台分期付款功能。据中公教育财报显示,近年来协议班模式占据了中公教育75%的收入,让其很快占领了市场,也引得其它各类培训机构纷纷效仿。“一般学生都要提前半年到1年进行备考,即使不过,中公教育也可以无息占有一年的资金流,这就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业内人士说,但这也为后期退费和企业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被曝信披违规后,中公教育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业绩大幅跳水引发退费难
、房产,也是其资金的主要流向。
,第三季度首次出现了现金流负数。
现金流负数也引发了退费难问题。参加过中公教育的学生表示,因看重了“不过包退”的承诺,其曾报名公务员考试课程,但笔试未过。在退费期间,客服人员多次与其沟通希望可以用退费的钱改报其它课程,或者享受二次报名的优惠服务。如果坚持退款,周期在30到45天。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因遭遇退费难,在多个消费维权平台都能看到学员投诉的信息。2022年3月13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中公教育因投诉数量较大榜上有名。
退费率不断攀升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有业绩亏损。财报显示2021年,中公教育2021年营收为69.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2亿元下降38.3%,净亏损为23.7亿元。
▲中公教育因违规披露被罚款400万元。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未如实披露关联交易被罚款400万
公司业绩的大起大落,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2021年10月和12月,中公教育两次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对此,中公教育回复称,退费率高、季节性波动和培训人员的减少,是造成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但业界认为,大量理财和房产投资也是主要原因。
2021年11月30日晚,中公教育发布《关于收到安徽证监业有限公司等之间存在业务合作,相关交易金额达到应披露标准,但未按规定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同年12月15日,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中公教育立案。
4月27日,中公教育发布了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中公教育业绩大幅缩水的原因。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未披露的关联交易中主要以房产投资和理财为主,这也印证了业界的猜想。
证监会调查发现,中公教育与陕西冠诚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冠诚)等5家公司构成关联方,公司披露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其中,中公教育及其子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针对该行为,证监会对中公教育作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的处罚;相关责任人也相继被给予警告和并处罚金,累计处罚金额1000万元。
据5月16日股票信息显示,中公教育股票以4.63元/股开盘,到中午11点25分,股票价格下跌0.87%,为4.57元/股,总市值为281.85亿元。
因未如实披露关联交易,中公教育的违规行为也给股民利益带来了损害。5月16日,股民王女士向北京金融法院提交了起诉材料,索赔金额约2.6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