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的大瓜太多了,有一个上市公司自己的CEO直接上阵,亲自操刀,与企业外部的机构配合,操纵自己的股票价格,果然见到了奇功。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竟然赚取的利润高达1.65亿元。
可是,一不小心被管理机构发现,罚款加上没收非法所得,合计资金的金额超过6.6亿元,达到了6.61亿元。
这种处罚的力度和程度怎么样呢?
至少是比原来有所进步,处罚的相对的比较到位。
可是与美股市场中的比较起来仍然有相对的差距。
举一个例子,美股市场中的安然公司因为财务造假,管理层给予的什么样的处罚呢?
一是对当时的主要负责人判刑24年,罚款4500万。
二是对于策划者判刑六年,罚款2300多万。
三是更重要的,对市场投资者的赔偿,赔偿的相对的比较到位,对市场投资者的赔偿金的损失,总计超过70亿美元,高达71亿美元。
这才是维护市场的投资人切实的举动。
还有其他的处罚吗?
还有,只要是参与这样作假的行为,比如说安信会计师事务所罚款摘牌。
A股市场是一个以资金为特征的真正的名利市场,没有相应的重罚制度,又怎么能够整治的好呢?
怎么能够让市场所有的参与人守规矩?
罚款6.6亿元,也算是开了A股市场的加重处罚的先河。
这样一个品种叫什么名字呢?它的名字叫劲拓股份。
劲拓股份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相对的较小,只有2.4亿元,他的概念相对的比较多,他有工业机械的概念,第三代半导体的概念,视角机器的概念,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机器人的概念,芯片的概念等等。
这些概念和题材构成了他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部分。电子联装设备产品的营业收入是2.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69.9%。
光电显示设备产品的营业收入是8850.55万元,占主营业的比例是22.1%。
从营业收入所产生的地区来看,国内营业收入,占有绝对的比例,占比高达92.5%,国外地区销售的营业收入是298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7.48%。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上市之后,通过募集大量的公共资金,主要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可是一旦拥有了巨额的资金之后,表现的怎么样呢?
8%。
2022年企业的净利润仍出现阶段性的增长,增长的比例是11.4%。
可是在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下降的比例达到了45.7%。
营业总收入也呈现出持续波动的特征,比如说2021年企业的营业收入是9.89亿元,同比增长12%,可是2022年企业的营业总收入是7.91亿元,同比下降20%。
在2022年前3度营业总收入是5.57亿元,同比增长0.4%。
可是,在同期企业的净利润下降的比例竟然超过了45%,达到了45.6981%。
主要的财务指标波动的幅度为什么这么大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经营现金流量是1.08元。
2021年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竟然是0.07元,2022年每股经营现金流量0.53元。
2023年前三季度每股现金流量是0.26元。
通常情况下,作为一个相对标准的制造业企业,每股净现金流量保持在1.00元左右,表明企业的资金中运行状况相对的良好。
这种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仍然值得持续性的观察,持续性的跟踪。
再从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来看,它的股票价格上市之后,出现了一定的下跌,甚至是大幅度的下跌。
由于企业的概念相对的良好,受到了市场的主力及其投资者的持续性的跟踪和追捧,在相对的底部横盘的时间相对的较长。
但是,他的股票价格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内,出现了阶段性的下跌,甚至是大幅度的下跌,股票价格有相对的高点34.90元下跌到15.70元,下跌的幅度超过50%,达到了55.6%。
仍然呈现出相对标准的空头状态,特别是主要的负责人被罚款之后,股票价格更是出现跳空下跌,当日下跌的幅度超过12%,达到了12.22%。
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的负责人,亲自上阵,与外部资金联手操纵自己的股票价格,获取超额的利益。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大做强企业呢?
与企业上市的初衷,形成完全的背离,操纵市场的股票价格害人害己,特别是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所受的损失,怎样的赔偿呢?
一个已经查实了的案例,为什么没有提出相应的赔偿?
二级市场的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说了一定的损失,甚至是因为操纵股票价格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最大的损失幅度竟然超过50%,不应当赔偿吗?
面对这种情况,你是怎么看的?
你又会怎么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