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通报两起地质灾害成功避让案例。通报指出:“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以下简称“‘1262’机制”)成功避免37户人伤亡,气象预警直达基层一线的做法是防汛救灾工作中的有效举措和鲜活经验。

入汛以来,云南防汛形势严峻,经历多轮强降水天气过程,降雨叠加区域洪涝地质灾害风险突出,气象部门强化“1262”机制,即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县(市、区),提前6小时和2小时预报强降水落区精细到乡镇;应急防汛部门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2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1262”机制得到全省各级各部门的认可,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多次成功避让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推广的宝贵经验。

深夜“叫应” 芒市西山乡山体滑坡“零伤亡”

“西山乡两小时降水量达72.7毫米,芒市气象台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建

19日凌晨,西山乡出现局地强降水,2时50分,芒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叫应”市防汛办和相关部门。

市云发布和乡村应急广播滚动播报,预警直达基层一线。5时30分,西山乡吕折村第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赵海发动监测员对辖区内所有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地表出现土体松动等险情后,果断组织村民转移避险。

6时40分,吕折村第二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导致4间房屋和1辆小轿车损坏。由于预警及时,各级政府部门迅速响应联动,果断快速转移17户34名受威胁群众,无人员伤亡情况。

“当晚严格按照‘1262’机制信号,为及时转移群众赢得宝贵时间。

提早提醒 龙陵县象达镇山体滑坡成功避险

“感谢你们发出的风险预警和工作提醒,帮助我们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保山市龙陵县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御股股长娄广荣向县气象台表达感谢。

7月5日16时30分,龙陵县象达镇朝阳村尹家田组发生山体滑坡。在灾害发生前,根据气象预警信息,龙陵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处置灾害隐患,受威胁人员提前转移、有序避让,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情况。

7月1日,县气象台发布《天气周报》:“6月下旬以来,我县出现连续降水天气,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大部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已达到二级以上,未来5天我县仍有明显降水,各地应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与此同时,县气象局和自然资源局也从7月1日起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升级为二级,反复提醒公众和相关单位做好防范。

5日15时40分,象达镇村组干部、群测群防员在排查中发现尹家田组一户房屋后缘边坡陡坎处出现裂缝、挡墙发生变形,便将受威胁的1户5人紧急撤离至安全地带。16时30分,随着一声巨响,该房屋后缘边坡发生滑坡,约140立方米的滑坡体瞬间将房屋后墙、房顶冲毁。

(作者:杨靖 周蓉 宋云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网上公开


云南再通报两起成功避让洪涝地质灾害案例——“1262”机制为救灾赢得先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系转发互联网文章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如相关内容引用了您的文字或图片,需要删除或修改的,请联系此电子邮箱:719050256@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