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系上海高院2023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上海金融法院2023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上海金融法院服务保障科创板改革五大典型案例,是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和解案,也是全国首例科创板特别代表人诉讼案,投资者达7196名,涉案金额达2.85亿元。

一、案情概要

2023年4月28日,上海金融法院受理胡某伟等十二名投资者共同起诉甲科技公司、林某、应某、王某某、姜某某、乙证券公司、胡某莉、陶某某、丙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接受郑某某等58名权利人的特别授权,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请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上海金融法院决定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并依申请追加刘某某、雷某某为被告。2023年7月28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特别代表人诉讼权利登记公告。根据特别代表人诉讼“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规则,退出期间内共有26名投资者声明退出,最终形成的原告名单共有7196名投资者(以下简称全体原告投资者)。

全体原告投资者诉称,被告甲科技公司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公司。2023年4月21日,甲科技公司发布公告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29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事赔偿责任,并 

审理中,依原被告共同申请,上海金融法院委托第三方损失核定机构对全体原告投资者的损失进行测算。各原告的投资差额损失系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买入均价,并扣除相关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测算所得,原告投资者的损失还包括佣金及印花税损失。经测算全体原告投资者的损失金额总额为284590301.96元。

二、案件结果

2023年12月5日,经上海金融法院主持调解,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全体原告投资者与被告甲科技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高管、中介机构等在内的12名被告共同签署调解协议草案,并向上海金融法院提交制作民事调解书的申请。经公开听证后,上海金融法院综合考虑投资者赞成和反对意见、案件所涉法律和事实情况、调解协议草案的合法性、适当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决定制作民事调解书。经向异议投资者发出通知,退出期内有1名投资者申请退出调解,最终参与调解的投资者为7195名。

上海金融法院于2023年12月26日出具(2023)沪74民初669号民事调解书,各被告确认须向全体原告投资者承担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其中发行人甲科技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某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某承担主要责任,甲科技公司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刘某某、王某某、雷某为及时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本着一次性实质化解纠纷、尽量减少对资本市场负面影响的原则,各方形成款项支付方案,按照第三方损失核定的赔偿金额全额赔付。至此通过与投资者达成调解,原告及各责任主体一次性解决案涉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纠纷。

案件调解后,全体投资者的赔偿款项已通过上海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之间建立的赔偿款项自动分配机制发放至各原告投资者证券资金账户,充分体现高效便捷的司法保障。

上海高院以及上海金融法院评价本案是本案是全国首例科创板特别代表人诉讼,也是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作为在集体诉讼中开展和解工作的首次尝试,法院秉持“惩治首恶”和“实质解纷”并重的原则,在民事调解书中明确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承担主要责任;同时积极推动投保机构有效履职、引导各方责任主体各担其责,兼顾各方责任轻重、偿付能力、行业声誉、后续追偿等种种因素,以和解方式高效、终局化解纠纷,努力实现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有效控制证券市场风险之间的平衡。该案的妥善化解,有利于维护证券交易市场平稳有序,进一步提升市场法治化水平,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注入信心,共同构建科创企业融资的健康生态。

无论是诉讼还是执行,涉及到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纠纷的案件,和解逐渐成为法院与各方当事人之间比较倾向的问题解决方式。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在风险发生时,提前预判,证据固定,掌握谈判及和解时机,可能对于各方主体来讲,处理结果远比长周期的诉讼来得好。

上海高院·原文链接:  

ht

本文作者

往期回顾

1、国内首案!资管计划资不抵债,如何受偿?

2、最高法:对赌不适用公平原则干预,业绩补偿款亦不适用违约金调整规定

3、最高法:仲裁条款为格式条款,是否有效?

4、员且与仲裁员系前同事,是否撤仲?

5、最高法:主管和管辖的异议提出顺序有讲究,先后颠倒很麻烦!

6上海金融法院最新典型案例,老年人投资者的适当性义务保护

7上海金融法院典型案例,资管产品清算义务与管理人责任的认定

8、上海仲裁:管理人实际投资偏离产品约定风险评级,造成损失,是否要赔偿?

9、仲裁效力扩张:主合同仲裁条款的约定不能无条件及于从合同

10、与管理人有仲裁协议,投资者能向法院起诉销售机构与管理人共同侵权吗?

11、全国首例:管理人因违反公平分配义务承担赔偿责任案,近日生效

12、投资者付款在前,风险测评在后,金融机构是否违反适当性义务?

13、投资者未做风险测评,但曾多次错配,是否自担亏损?

14、投资人行使知情权的边界,看法院如何判定?

15、未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补充协议是否有效?

16产品清算阶段,投资者主张管理人赔偿损失,法院是否支持?

17、ABS融资人到期无法支付,管理人要求差额补足义务人履约

18、近日!多地法院审结首例适用新公司法加速到期规则案件

19、公司减资未通知债权人,股东如何承担责任?

20、子公司违法减资,母公司的股东是否就母公司的补充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

感谢阅读,在看”一下


全国首例:科创板特别代表人诉讼暨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系转发互联网文章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如相关内容引用了您的文字或图片,需要删除或修改的,请联系此电子邮箱:719050256@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