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为了争夺未来制空权,美国空军可谓想尽办法。由于美国空军重点打造的第六代战斗机计划“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陷入成本高涨的困境,五角大楼设想未来将由研制中的B-21隐形轰炸机承担NGAD的部分作战任务。但这种让轰炸机充当“空中武库机”的战法到底有多少可行性,就连美国空军自己也没有底气。
美国空军的应急之举
据美国《防务新闻》10月29日报道,随着美国空军重新考虑其先进的第六代战斗机计划,即将推出的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可能最终在美国空军未来的制空权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报道提到,美国空军多年来一直在推动NGAD项目,它由一系列不同用途的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战机组成,核心是准备取代F-22“猛禽”隐形战斗机的第六代战斗机。按照美国空军最初的预计,NGAD项目将在2024年正式签署合同。但今年夏季,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透露,NGAD的成本实在太高,单价可能是美军现役F-35隐形战斗机的3倍,相当于3亿美元,很可能成为史上最贵战斗机,远超五角大楼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美国空军暂停了NGAD项目,并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以找出一种更经济地对抗中国等主要对手的方法”。
但在五角大楼眼中,中俄等主要对手正在快速缩小第五代战斗机领域的技术差距,因此美国空军需要尽快在第六代战斗机方面取得突破。在10月25日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被问及美国空军对NGAD项目的审查是否会使B-21获得更突出的地位时表示:“我们没有把这个问题排除在外。”美媒分析称,这意味着未来B-21将承担部分NGAD的作战任务,作为后者继续推进的应急之举。
报道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B-21吹捧为全球第一架第六代飞机,其最大优势在于先进的隐身和数据共享能力以及开放的系统架构。第一架B-21于2023年11月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开始飞行测试B-21”,美国空军暗示有可能增加B-21的采购量。但阿尔文随后表示,“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空军仍在坚持购买至少100架B-21的计划。
B-21转战斗机的设想由来已久
美国“动力”网站透露,其实美国空军早就在设想让B-21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早在2019年,时任美国太平洋空军空中和网络作战负责人斯科特·普莱斯少将接受美国《空军杂志》采访时表示,如果将“NGAD”的概念限制在传统意义的战斗机上,那么考虑“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需要什么样的飞机时就会“过于狭隘”,而一架“具备空对空作战能力的”B-21利用其隐形能力、与“一系列系统”协同展开防御,也许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第六代飞机”。美国防长奥斯汀则在2022年首架预生产型B-21下线仪式上称,B-21具备多功能性,可以处理从“情报收集到战斗管理的所有任务”。
“动力”网站分析称,根据B-21本身的尺寸、航程、升限和宽频隐形性能,以及“其他能力”,B-21可能非常适合支持“某些形式的空对空作战”。例如它具备相当可观的内部弹舱有效载荷能力,能够作为大量空对空导弹发射平台,包括大尺寸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或者大量较小的空对空导弹。B-21还可能使用空地弹药来执行“防空压制/摧毁”任务。而除直接作战之外,B-21或许还可以作为更重要的“空中神经中枢”以支持制空任务,比如在“高作战烈度空域”,凭借隐形优势,靠前部署以控制美国空军计划中的“协同作战飞机”和“忠诚僚机”编队,而无人机也可以通过对空载荷将数据回传给B-21,而B-21甚至也可以具备某些无人机的挂载和发射能力。
面临更多挑战
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美国空军重点打造的B-21隐形轰炸机,如今出现的多用途化趋势的确值得相关国家关注,但将其作为空中武器发射平台的设想,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6年,美国空军部长德博拉·李·詹姆斯在一场空中战术研讨会上就展示了五角大楼的新概念“武库机”。它是基于B-52和C-等成熟型号进行改装,拥有向敌方雷达和防空系统发射网络化“小直径炸弹”的能力,还能与F-22、F-35等隐形战机协同作战,充当大量导弹的空中发射平台。同时美国空军近年重点打造的“迅龙”计划,即利用空投的巡航导弹弹药托盘,将大量运输机转为巡航导弹的空中发射平台。这些计划本质上都是借助网络化战场数据链,为这些空射的导弹分发目标信息,至于这些导弹到底是从战斗机、轰炸机还是从运输机上发射的,已不那么重要了。但另一方面,如今美国空军都在考虑将运输机改装后充当简易轰炸机,也证明五角大楼对于轰炸机规模的急迫需求,因此如今又让数量有限的B-21去承担NGAD战斗机的部分导弹发射任务,就实在有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了。
此外,对于将宝贵的B-21作为无人机空中指挥平台的设想,美国空军也另有规划。“动力”网站称,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近来多次谈到,美国空军正考虑将另外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载人隐形飞机用于无人机控制任务。
专家表示,美国空军在未来战斗机项目上陷入的这一系列困境,本质上是五角大楼盲目追求技术绝对优势,与自身相关技术储备不够的现实相矛盾的结果。在军工利益复合体的绑架下,美军新武器研制领域的坑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