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请的海商法修订草案。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修改也已列入立法规划,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起草。
中经传媒智库11月27日从最高法获悉,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修改已经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第二类项目,并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起草。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研究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完善海事法律体系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海事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海事法律制度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据介绍,2024年11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请的海商法修订草案。
“最高人民法院将充分运用海事审判丰富的实践经验,继续积极参与海商法修订,深入推进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修改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加快修订草案的形成,推动健全具有中国特色、顺应国际趋势的海事法律制度,更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求。”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海运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我国既是贸易大国,也是航运大国。海事案件主要涉及船舶、运输、海洋开发利用或者相关领域中的民商事纠纷,具有专业技术性强、涉外因素多、程序规范特殊等特点,在国际司法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1月26日,是我国海事法院成立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最齐全、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国家。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当事人,在纠纷所涉争议与我国没有实际联系的情况下,主动选择我国海事法院管辖,充分彰显了我国海事审判的国际公信力与影响力。
最高人民法院昨天首次发布海事审判专题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共有七件,涵盖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难救助、船舶触碰损害责任、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设立、申请承认外国法院民事判决、涉外法律适用等多个领域,为审理类似案件提供了更权威、更明确的裁判规则指引。
最高法指出,本批海事审判专题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将进一步解决海事领域法律适用难点问题,统一类案裁判标准,提升我国海事审判整体水平。
本批指导性案例包括“新某航运有限公司诉中国机某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该案例明确了实际托运人不承担因目的港无人提货而产生的费用和风险,对于填补海商法在借鉴《汉堡规则》的同时未明确区分契约托运人与实际托运人责任的制度留白,具有积极意义。
还有一起“东莞市丰某海运有限公司诉东营市鑫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海难救助纠纷案”。该案例旨在明确同一船舶所有人的船舶之间进行海难救助,救助船舶获得的救助款项,不因与其属同一船舶所有人的遇险船舶对海难事故的过失而被取消或者减少,丰富了对《9年国际救助公约》的解释原则。
“某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诉帕某海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该案例明确了承运人对于货物表面状况是否如实批注的判断标准,对于规范承运人签发提单行为、维护海上货物运输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常州宏某石化仓储有限公司等诉宁波天某海运有限公司船舶触碰损害责任纠纷案”。该案例明确因船舶触碰事故导致港口、码头等设施损坏期间的营运损失不能优先于其他限制性债权得到清偿,准确解读了海商法相关条款的立法本意。
“南京华某船务有限公司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该案例旨在明确同一海事事故中当事船舶适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实现对同一事故当事人的平等保护。
“S航运有限公司申请承认外国法院民事判决案”。该案例明确了我国适用互惠原则承认外国法院民事判决的审查标准,体现了以“法律互惠”标准认定互惠关系的最新司法实践。
“环某船舶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诉天某财富有限公司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案”。该案例明确涉外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当事人在船舶碰撞发生后,可以协议选择侵权纠纷适用的准据法,充分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海事审判直接服务于外贸航运、海洋开发,事关国家司法主权、海洋权益,肩负着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有了专门的海事审判实体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颁布,为海商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程序保障,标志着我国海事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海事审判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涉无单放货、船舶碰撞、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多个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有力推动了法律正确统一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研究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升海事审判质效,为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