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即可直通高净值群体)
来源:法务之家(ID:law114-com-cn)
投稿作者:,
60660269
公司股东之间因利益问题发生纠纷并不少见。但是,股东认为公司账目有假使得自己减少了分红,进而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将本属于公司获得的金钱据为己有而拒不交出,这肯定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了。这种情况虽然并不多见。在该种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情形下,明显就是一种故意的侵权行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那么,该如何承担侵权责任才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呢?近日笔者就接受这样一起案件的法律咨询。该案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L女士和Y女士等3人是某养老服务企业的股东,L女士占股50%,Y女士占股30%,另一人占股20%,L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Y女士负责公司的文书、出纳等工作,另一人因身体等原因很少过问公司的工作。因公司的主要支出是为养老院的老人购买蔬菜、肉食、粮食、水果及护理人员的开支等项,都是由法定代表人L女士负责,也都有会记记录的账目。开始,股东三人对账目及分红等并没有异议。但后来,Y女士在向同一地区其他养老机构询问并比较了其他养老机构的支出情况和股东分红情况后,认为自己分红少了。当L女士了解到Y女士的想法后,就商量着和Y女士查账、对账,认为自己会解释得清楚,账目不会有问题。但是,Y女士并没有查账,也不要求L女士进行解释。但在一次领着养老机构的3为老人去银行取款时,要求3为老人合计应当支付给公司的近6万元钱汇入L女士自己的账户(因为该公司为老人的就医垫付医疗等费用,在该垫付费用报销后,再返还给公司)。当L女士得知情况后多次要求Y女士返还给公司,但Y女士拒不返还,认为这是自己应得而少得的分红。无奈,L女士在征得其他股东同意后,以公司名义向公安机关举报Y女士职务侵占罪,希望能通过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形式而挽回公司损失。但公安机关经过立案侦查后认为Y女士不构成职务侵占罪。如此,公司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Y女士追回公司被侵占的近6万元钱。在L女士向笔者咨询时,Y女士侵占公司近6万元钱已经近2年。L女士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追回这近6万元钱的同时该如何要求Y女士赔偿其侵占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笔者在认真考虑后认为,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笔者没有再详细询问其他相关情况,但笔者由此对此类问题颇感兴趣,这里笔者就该类因故意侵占他人金钱行为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的侵权行为进行梳理,就一般情况下的责任承担归纳如下:首先,该类案件的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典》第1184条关于“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的规定。即是说,除了实际返还侵占的近6万元金钱在之外,还应当赔偿因侵占这近6万元给公司所造成的损失。损失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和“其他合理方式”。金钱的价格不同于其他财产的价格,侵占其他财产不能返还原物时,是需要对被侵占的财产进行价格评估的,而金钱财产的不需要评估,6万元就是6万元,5万元就是5万元。但是,除了金钱本身所表示的价格外,其实,金钱还是有一种“价格”的,那就是利息。金钱存放在银行自然就是有利息的,出借给他人也是有利息的。被社会和司法实务广泛认可的利息就是“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例如,在借款纠纷中,当事人之间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参照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标准计算的利息承担逾期还款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条)。这即是说,借款当事人虽然没有约定利息,但逾期不还款情况下,借款人归还利息是自然的事情。举轻以明重,既然借款都要支付利息,侵权行为当然是重于借款,当然也要支付利息,这是不该有任何异议和问题的。按“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这是就一般情况来说的,不需要被侵权的当事人举证的,只要提出来即可。但任何事物的都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如果按一般情况不足以赔偿被侵权人损失的,则要采取“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例如,我们就以L女士公司案来说,如果因为Y女士的侵权行为,公司不得不借债维持运转,譬如,以年利率15%的利率借债6万元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那么,这里15%的利率近2年的利息的计算,这个多支出部分即属于是“其他合理方式”的一种计算,这是不言自明的。因为损害赔偿的首要目的在于填补损害,也即消除加害行为给受害人带来的一切不利影响,使其处于“如同损害未发生之情形”。但这里关键是要被侵权人在诉讼中的举证证明。其次,笔者认为,如果在被侵权的当事人不存在举证障碍的情况下,即可以完成自己因侵权所受损害的举证,只要请求采取以“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损失,其损害完全可以得到弥补。但是,这不过是小概率的情况,通常情况是不能完成自己所受实际损害的举证的,也就是说,只能得到一般情况下,即“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所赔偿的数额,而远远少于实际受到的损害。如此,对被侵权人来说,则是明显不公平的。就以上例L女士公司被侵权案来说,侵权人如果缺钱了,她无须借贷,而是利用工作之便利侵占公司的金钱,之后承担“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所产生的赔偿,这比借款——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通过银行借贷都容易方便多了,甚至还可以少付利息。因为如今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借款的民间借贷也并非易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可以按照经验法则,行使自由裁量权,酌情认定损害的数额,向被侵权人一方进行倾斜认定(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终387号民事判决书);甚至也有更大胆地向被侵权人一方的倾斜,仅“依据公平原则及双方过错程度”确定侵权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107号民事判决书)。具体回到L女士公司咨询案,据L女士称,其这两年是自己借亲朋好友的钱来维持公司运转和正常经营的,如果被侵权的L女士公司在诉讼中可以证明公司因近6
万元金钱被侵占所受到的实际损失,该部分损失当然应当得到赔偿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无法证明或者证明不能达到“高度盖然性”时,人民法院也应当考虑侵权人的严重过错(故意行为),至少以不少于“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即民间借贷的借款利率进行侵权赔偿,则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也是合法合情的。对此,无论是法律人还是非法律人都不会有异议的吧!
↓↓↓等待您的品鉴↓↓↓法务之家
ID:law114-com-cn▲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文法律门户网站。
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媒体,
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法治的平台。
喜欢这些↓↓文章,点击阅读:
▶▶最高法:再次重申!未足额缴社保致员工工伤待遇降低,能否赔差额?
▶▶最高法:再次重申!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届满,企业终止是赔N还是2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