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退市新规发威,A股面值退市公司大增。继*ST美尚、*ST太安之后,ST中南也已提前锁定退市。

4月26日,ST中南继续“一字”跌停,收盘价报0.72元/股,已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即使接下来5个交易日连续涨停,公司股价也已无法重返1元,提前锁定面值退市。至此,今年以来已有15家A股公司退市或锁定退市。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新规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近期,ST中南颇受市场关注。4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建与亚洲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集团(PAG)及江苏资产等机构洽谈债务化解、股权交易等合作。4月22日,ST中南开盘股价一字板涨停,并以涨停收盘,报0.84元/股。

4月22日,深交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就有关文章所述事项的真实性作说明。

4月24日晚,ST中南回复关注函称,收到关注函后,公司向控股股东中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了函询。根据其反馈,2024年4月20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组织下,其与PAG及江苏资产探讨了针对包含其公司债务重组、以股抵债、战略投资等有关事项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目前双方仅就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无具体的方案或推进计划。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对公司影响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此外,ST中南还披露称,2024年4月17日,3家机构投资者前往公司调研,其中重点就公司股价持续低于1元等问题进行交流。

不过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ST中南在股票复牌后出现了连续跌停。

业绩方面,2023年,ST中南实现营业收入684.88亿元,同比增长16.01%;归母净利润亏损52.93亿元。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度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3.82亿元、亏损91.83亿元、亏损52.93亿元,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

根据记者梳理,截至4月28日,今年以来退市以及锁定退市的公司达15家,其中,9家已经摘牌退市,2家公告触及面值退市指标,4家提前锁定面值退市。从触及退市指标来看,14家触及面值退市指标(*ST华仪、*ST新海2家同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ST博天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在今年退市以及锁定退市的公司中,*ST华仪、*ST泛海、*ST柏龙、*ST爱迪、ST鸿达、*ST新海、*ST博天、ST贵人、ST星源等9家公司已摘牌。截至4月28日,*ST民控、*ST美盛已触及面值退市指标,ST中南、*ST美尚、*ST新纺、*ST太安股价连续跌破面值,即便后续连续涨停,其股价也无法重返1元,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28日,A股共有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2元/股,15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股。

4月12日,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出台,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证监会配套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退市规则,完善财务类、重大违法类、规范类和交易类四类强制退市指标。

随着年报的密集披露,还有哪些上市公司挣扎在退市边缘?

数据显示,在2023年报尚未完全披露的情况下,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有可能触发退市条件。其中,截至2023年三季报数据,已经触发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及2023年该组合指标均低于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6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9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有14家;触发“可能暂停上市风险”的ST股有24家。

这些上市公司中存在一家公司触发多项风险的情况,将触及多项风险的公司合并后,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超过70家上市公司存在一项或多项退市风险。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得益于市场规则不断优化细化,监管政策执行更为严格和市场自我净化能力提升,A股市场新陈代谢加速,形成退市常态化态势。他认为,在退市新规下,财务造假标准细化,壳资源价值淡化,面值市值退市强化,劣质公司淘汰加速,投资者赔偿救济有望增强,市场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市场更加健康和稳定,投资者利益将得到更好保护。


退市新规发威 A股面值退市公司大增 今年以来已有15家公司退市或锁定退市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系转发互联网文章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如相关内容引用了您的文字或图片,需要删除或修改的,请联系此电子邮箱:719050256@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