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类案件中,如果裁判机关认定用人单位需赔偿或支付股权激励款项时,那么将涉及到激励股权的折现问题,由于股权价格是变动的,折算时间以哪个时间点为准呢?我们在案件梳理过程中发现有不同的裁判观点。
观点一:以劳动关系解除日为确定价格的时间点
案号:(2019)粤20民终1157号
案情简介:2016年4月20日,某公司向张某出具聘用函,载明张某有资格以15%的目标率参加某公司2016年度管理层激励计划,2017年的款项将根据受雇日期按比例支付。某公司(甲方)与张某(乙方)于2016年6月30日签订《劳动合同》。2017年3月3日,某公司通知工会委员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关系,并于当天向张某发出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
裁判概述:聘用函中明确约定张某享有2017年限制性股票奖励资格的情况下,鉴于另案中已认定某公司系违法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故张某虽然连续受雇不足三年,仍有权获得限制股票奖励。由于某公司未能举证证明限制股票薪酬计划的具体方案,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在此情况下,法院采纳张某主张,认定2017年度限制股票薪酬折现金额(计算至双方劳动合同解除之日2017年3月3日)可按2017年度管理激励奖金计算,故某公司应支付张某2017年度限制股票薪酬折现金额46174.63元。
案号:(2019)沪0115民初80266号
案情简介:根据ASM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自2017年起,原告可参与ASM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至2019年1月25日,原告共计持有ASM公司限制性股票125股,该股票在某证交所上市。2019年1月25日,公司单方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
裁判概述:根据生效仲裁裁决书,被告系单方违法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因此,客观上被告的行为已导致其抗辩的归属条件无法成就,此系被告的过错导致,由此导致原告无法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获得收益。据此,被告应赔偿原告无法实现股票收益的损失。被告确认,涉案股票于2019年1月25日的收盘价为欧元41.46元。经审查,该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的中行折算价为欧元100元对人民币768.17元,故欧元41.46元换算为人民币318.48元,按收盘价计算,125股股票的市值共计人民币39,810元,被告应予赔偿。
观点二:根据协议约定确定具体价格,但综合各方因素最终确定赔偿的股权激励折现金额
案号:(2021)粤03民终9591号
案情简介:王某于2011年1月18日与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2013年8月8日,王某(乙方)与某公司(甲方)签订了《股权授予协议书》。王某在2013年度享受了股权激励,2014年7月21日,某公司作出关于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解锁期符合条件的公告,确定以2013年8月8日作为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日,向激励对象授予相应额度的股票期权和/或限制性股票。某公司以王某不能胜任新岗位为由于2015年4月20日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某公司分别于2015年7月29日与2016年8月3日作出关于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三个行权/解锁期符合条件的公告,该公告以王某离职为由取消了王某获得股权激励的资格。王某于2017年2月15日向本院提起诉讼。
裁判概述:某公司构成违法解除与王某劳动合同关系。某公司取消王某第二期和第三期股权激励行权/解锁待遇缺乏正当合法性,王某请求某公司赔偿其股权激励被取消导致的损失应予以支持。关于某公司应向王某赔偿的股权激励损失的具体数额。根据王某与某公司签订的《股权授予协议书》,王某获授股票期权及限制性股票激励各15万股(如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时,股票期权数量将进行调整),其中,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9.73元/股,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为4.51元/股,王某被某公司取消股权激励待遇的第二、三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各有105000股。本案中,王某对其股权激励待遇被取消亦存在一定过错。本院综合考量上述因素以及王某第二、三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数量、行权/解锁时间、某公司股票市场价格走势、王某提起本案诉讼时间以及王某自2015年4月之后未再为某公司提供劳动服务等原因,酌定某公司应向王某赔偿其第二、三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被不当注销/回购损失1100000元。关于相应利息损失,王某请求某公司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者按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计至损失实际支付之日止向其支付利息损失,于法无据。本院酌定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从本案起诉之日即2017年2月15日起至2019年8月19日止)以及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自2019年8月20日起计算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支持王某利息损失请求。
观点三:基于公司股票价格稳定,以及劳动者仲裁或起诉时间节点等考虑,以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起诉的时间作为确定折现金额的时间
(一)以申请劳动仲裁时间作为计算股票价格的时间点
案号:(2021)粤01民终9011号
案情简介:谢某于2009年3月19日入职某公司。2018年12月3日,谢某与某公司签订《股权激励协议书》。2019年1年度考核结果为C 。2019年12月16日,某公司董事会发布《关于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约定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可以上市流通日为2019年12月20日。某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第一个限售期于2019年12月17日届满。公司满足解除限售条件,且达到业绩考核要求,满足解除限售条件,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其中谢某考核结果为C档,本期可解除限售为个人本期计划解除限售额度的70%,剩余30%部分将由公司回购注销。
裁判概述:关于谢某损失数额认定问题,2019年12月16日,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为2019年12月20日。谢某主张以2019年12月19日某股份的收盘价(即2019年12月20日开盘价)11.95元/股赔偿,考虑到本案谢某也是于2019年12月20日即提起仲裁,且自2019年12月20日至本案开庭之日,某股份一直较为稳定。因此谢某主张以11.95元/股赔偿,合法有据,原审法院予以支持。
因计算马某应得权益时参照的是某公司的股票价格,而股票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间行权所取得的实际利益都是不同的。本院从公平角度考虑,按照马某主张其相关期权及股票权益之日即2019年5月6日申请仲裁之日的某公司股票价格来核算马某应得的奖励金额。
(二)以起诉时间作为界限,按照起诉前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作为计算股票价格的时间点
案号:(2017)粤03民终6号
案情简介:2012年10月25日,文某与某公司签订了自2012年11月1日起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015年8月10日,某公司董事会发布《关于回购注销部分已不符合激励条件的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载明:文某作为激励对象于2014年7月7日获授4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13.33元/股;激励对象文某因2014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不符合解锁条件,董事会决定对其第一个解锁期尚未解锁的1.6万股限制性股票不得解锁。2015年7月23日,某公司向文某出具《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通知文某于2015年7月24日起解除劳动合同。
裁判概述:考虑到股票交易市场增发价格的确定通常以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为依据,结合文某在劳动仲裁阶段、起诉阶段均明确主张赔偿限制性股票损失款而非返还股票,可以推定文某具有将涉案1.6万股“某科技”股票变现的意思表示,法院酌情将某公司、某股份公司应向文某赔偿第1期限制性股票的价格标准确定为按照文某起诉之日前20个交易日“某科技”股票平均收盘价格计算。经核算,某公司、某股份公司应向文某赔偿股票回购损失629440.88元[(52.36-13.019945)×16000]。
除此之外,还有结合股权达到授予条件后,以劳动者主张的合理时点的股票价格及货币兑换汇率作为节点,比如(2023)京02民终1636号。
股权激励案件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处理,一旦涉及赔偿和折算时,如何计算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感谢实习生黄珊盈对本文的贡献。
作者:程阳 高级合伙人
劳动团队 北京
律思维与管理思维有机融合,为客户提供具有操作性、前瞻性的法律建议。工作之余,著有《人力资源合规管理全书》,带领兰台劳动团队出版了《劳动纠纷实战解析》《劳动疑难问题操作指引》《第一本法律日志书:HR每天。
作者:杜童心
劳动团队 北京
毕业于厦门大学
▼ 往期精彩回顾 ▼金融机构用工专栏 | 金融机构对违纪员工能否采取停止职务,强制离岗的处罚
离职后重新入职就试用期约定的合规操作建议
队
专注劳动法律领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来稿交流:laodong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