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省力的跟团游
广受老年游客青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尤其在海拔较高地区
美景之中也隐藏着危机
老人跟团游突发悲剧,
旅行社责任划分引争议
2021年3月,六旬老人李甲、王乙夫妇(均为化名)报名了旅行社组织的“九黄都六日游”。夫妇二人于2021年3月18日跟团出发,3月19日晚随旅行团入住九寨沟。
次日7时,夫妇随团上山,行至半山腰时王乙身体不适并呕吐。于是,李甲陪同王乙步行至景区停车场,二人在车内休息并等待其他游客返回。17时,旅行团游客陆续下山。此时,王乙状况有所好转,又随团参观了景点,在民宿就餐后回房休息。
当晚,王乙告诉随行导游自己身体不适,并提出次日不跟团出游。导游告知其症状可能是高原反应,但未对其采取任何措施。20点多,王乙早早入睡,半夜时分出现呕吐症状,但未告知导游。
2021年3月21日7时,王乙吃早餐时感觉头昏、浑身难受,随行导游买了两根棒棒糖给王乙吃。后王乙勉强上车,上车五六分钟后身体愈加不适。随行导游立即叫了出租车,与李甲携王乙至附近医院救治,但王乙因抢救无效死亡。死者王乙家属遂将旅行社起诉至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被告旅行社与老人的死亡
存在一定关联
原告王乙家属认为,旅行社作为旅游经营者,应当考虑游客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路线、时间,最大限度地尽到安全提示和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但旅行社未尽到上述义务,对王乙的死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被告旅行社辩称,王乙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首先对个人安全负责。其次,其猝死具有无法预见性。同时,被告已通过合同条款、行程单进行了细致的安全提醒且第一时间提供了救助,王乙的死亡与被告无因果关系,被告不应承担责任。
此外,当导游得知王乙身体不适后一直予以关注,并建议王乙就医,但夫妇却因考虑行程未第一时间就医。事发后,导游第一时间打车陪同就医,被告已最大限度尽到及时救助义务。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经审查发现,从被告旅行社提供的合同文本来看,文本为复印件,合同的相对方为案外人,旅行社存在转移旅客的行为。因此,就形式上看,可以认为被告旅行社未与王乙签订书面旅游合同,具有违法行为。
虽然被告未与王乙签订书面旅游合同,但王乙已随被告出游,双方之间形成事实上的旅游合同关系。旅游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就王乙旅游过程中的发病情况来看,其死亡系自身原因所导致,但被告导游在得知王乙身体不适后采取的措施不够及时、全面,这与王乙死亡存在一定关联,具体表现为:
1.对于高原反应的症状,相比游客,导游应当更清楚其危害性。但当王乙首次出现不适时,导游仅让李甲陪同王乙独自下山,对高原反应的危害性交代不够。
2.王乙当晚请假时,导游未建议其吸氧或就医,重视程度不够。
3.次日早晨,王乙极度不适时,导游未考虑其糖尿病史,向其提供了棒棒糖,应对措施不当。
经综合考量,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酌定被告旅行社对王乙的死亡后果承担20%的责任比例。
法官:旅行社对游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旅游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常见方式,旅途中因人身安全、财产受损导致的纠纷也屡见不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十七条,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故旅游者和旅行社订立旅游合同需有书面形式。旅游者熟悉合同条款,方能依据旅游合同主张权利、履行义务,让自己获得更为舒适的旅行体验。
旅行社对游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对于老年游客群体,旅行社应更详细地告知旅游合同内容、行程单、安全告知书等,及时尽到安全提示、救助义务。
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应对身体健康负有安全注意义务,外出旅游量力而行,在旅游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谨慎参加高风险活动,发生意外及时求助。
图片来源:网上信息
编辑 | 王靓 郑俊宇杨立桐 李慧娟(实习)
主编 | 王秀敏
<!–article_adlist[更多普法视频请扫码观看
———— 往期文章推荐 ————
↓↓↓
出生前父亲意外去世,还没满月又被母亲抛下,我能起诉母亲弃养吗?
妻子拒还丈夫生前拖欠的医疗费,医院将其诉至法院……
5988元婚纱摄影锁定幸福瞬间,成片却“大翻车”,能否要求全额退款?
